工程材料的失效大多数情况始于表面。表面工程横跨材料、物理、化学和工程等多学科领域,具有学科的综合性,手段的多样性,广泛的功能性、潜在的创新性、环境的保护性等特点,实用性和增效性较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机械材料表面工程问题时,复合表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多种工艺或技术的协同效应使工件材料表面体系在技术指标、可靠性、寿命、质量和经济性等方面获得最佳的效果,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机械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创新团队,在长期从事机械材料表面腐蚀与防护和机械镀锌工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年获得学校批准开始建设,致力于利用先进技术创新机械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形成了表面纳米化热处理技术和清洁表面工程技术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开展相关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开展教学和公司产品等工作。
创新团队致力于表面机械纳米化与反应扩散交互作用机理及其对渗镀过程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进行热浸镀锌无氨助镀技术研究,开发多种热浸镀助镀剂,使环保型镀锌工艺向实用化迈进的一步。同时,加强学科的互补和融合,突出了表面改性研究的综合优势,提高整体研究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为建成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提供有力的支撑。
目前创新团队主要成员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中职3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博导1人,硕导4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防科工委项目1项,省基金、横向科研及技术开发项目16项,经费600余万元。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每年培养博士1-2人,硕士10余人。
团队主要成员:
詹肇麟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涂层制备与改性新技术、非平衡材料及应用、塑性加工技术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
刘建雄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理事,云南省锻压学会理事长,云南省模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模具CAD/CAM,纳米材料及制备等领域的研究。
裴和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电镀与精密电铸、材料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李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铸造工艺及铸造质量控制、钢铁材料及表面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
(1)表面纳米化对渗镀过程的影响及其应用
将表面晶粒细化技术与传统渗镀技术相结合,使渗镀涂层的组织得到改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Ni基合金表面渗铝涂层组织均匀细化,抗高温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建立了材料热力学性能与纳米尺寸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纳米材料的特性奠定基础。
(2)一维纳米材料制备与研究
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规则的纳米线,并通过沉积技术,获得纳米线复合材料,在电池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模具CAD/CAM
对塑料成型过程和塑性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优化工艺过程和模具结构。
(4)电镀与精微电铸技术及其应用
将多功能脉冲电源与电铸的结合,对精微电铸(电沉积)过程进行控制,制备高精度、高性能的电铸件。
(5)机械镀
机械镀锌基合金镀层工艺和环保型镀锌工艺,克服传统工艺中的污染问题,开发出机械镀锌的应用工艺、专用设备、专用原料,完成了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全过程,形成了理论研究和产品研究、试制、应用等良好的运行模式。